查尔斯·史丹利牧师之孙回忆祖父的话引导他脱离自杀
查尔斯·史丹利(Charles Stanley)牧师的孙子回顾祖父的话是如何将他从自杀中拯救出来,并这位已故牧师一生对福音的忠诚是如何成为了他动荡一生中安慰的来源。
马特·布罗德森(Matt Brodersen)的母亲是查尔斯·史丹利牧师唯一的女儿,他的叔叔是著名的亚特兰大牧师安迪·史丹利(Andy Stanley)。但虽然他成长在基督教沉浸的家庭中,他一生走的并不顺畅。
“就几年前,我在洛杉矶生活,和毒瘾,酒精,和深度抑郁症争斗。我把我的遗产金全挥霍没了。”二十九岁的马特告诉《基督邮报》。“我当时有自杀倾向。我给我妈妈打电话然后说:‘我过的不好,我失败了。’我当时在想我要怎么死。”
但在抑郁的谷底,布罗德森接到了他祖父的电话,就是这通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
“他说,‘我不想和你在电话里谈很久。我只想问你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再给耶稣一个机会?”马特回忆道。“我不记清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说的那话对我意义非凡。那通电话后我就一直在哭啊哭啊哭啊,然后我决定,我不想死。”
对全世界数百万人来说,安息主怀的查尔斯·史丹利是有极大影响力的福音派牧师、广播员和作家。作为美南浸信会的前主席,史丹利曾担任亚特兰大第一浸信会的主任牧师,并创立了“与神同行福音传道机构”(In Touch Ministries)。
但对布罗德森来说,史丹利只是“吉普斯(Gips)”,他睿智的、敬畏神的祖父,台前门后都一样的祖父。
“我的祖父是那么的真诚和真实,”他说。“我和他的每一次谈话,每一个电话,都像是他讲道的小片段。这不是因为他在对我讲道,而是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总是默想神的话语,总是在读他的圣经,总是在了解最新的时事新闻并把它们和圣经联系起来思考。”
就像祖父那天打的电话救了他一命一样,布罗德森说史丹利始终如一的智慧在他人生的动荡中救了他无数次。
文章来自 基督邮报
問:我們的女兒和女婿支持我們的外孫子變性為女孩子。他們說如果我們不稱呼他新的女性名字,他們將和我們斷絕來往。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如何才能即不違背聖經原則又能向他們表達我們的愛呢?
答:對於關愛子女的祖父母來說這實在是沉重的事情。我們相信上帝創造兩性:男人和女人,祂對我們的性別有著獨特的設計。而現在跨性別主義的確是令人深感不安的“事實”(可能你們聽說過的是性別障礙、性別混亂)。
事實上,跨性別主義是一種沒有物質科學和醫學實踐基礎的信仰體系。而你們想要在上帝的真理和分享祂的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其實並不容易。面對現狀,你們甚至可能懷疑是否會被逼不得不在信仰和家庭之間做出選擇。雖然不易,但是我們認為你們不需要走到要麼是信仰要麼是家庭的地步。
我們很願意為你們提供以下一些可選的實際建議,盼望能幫助和鼓勵你們的心身靈都剛強起來,勇往直前!
瞭解外表下的原因
首先,冷靜下來,以尊重的態度和你們的女兒和女婿好好談談,問一下是什麼導致他們的孩子做出這個選擇的。對於這樣敏感的問題溝通是非常重要的。
在這裡有兩種可能,一個可能是你們的外孫在積極追求跨性別的標籤,而他的父母是被動支援的。另外一個可能是你們的女兒女婿是更積極的一方,而你們的外孫只是處於疑惑階段(若是這樣可以慢慢地、溫柔地引導出來)。
區分這兩種可能的原因將會影響你們的回應。
– 若是你的孫子在追求跨性別的標籤
不知道你們的孫子年齡多大。根據這個輔導領域的一些專家觀察,“跨性別”標籤在十幾歲的青少年中間傳染得很快。通常在這個發展階段社會和同伴壓力具有很強大的影響力,而若父母們又缺乏與孩子建立關係的能力,也不願意和文化還有孩子的意願相對抗,因此就會不明智地選擇認同一些病態資訊。
另外,還有些孩子因為無法忍受持續的性別混亂(尤其是那些較早出現這種情況的孩子)。此時,那些心軟卻不知情的父母就會儘量減少孩子的痛苦,隨其所願,而不是溫柔地干預或是有智慧地加以引導調整。
– 若是你們的女兒女婿在推動這個選擇
有的時候,通過被動的或是社會政治專業手段,孩子們可能在蹣跚學步或是上小學的時候就會受到跨性別主義的影響。如果父母沒有堅固的屬靈真理根基,他們可能就會盲目地追隨文化觀念——當今的社會,可謂是在積極鼓勵跨性別行為。
明白了選擇背後的原因後,結合上面的內容,你們可以在考慮家庭實際需要和持守上帝不變真理中做出有智慧的回應。
給予謙卑的回應
即使是專家也不是完全清楚關於跨性別相關的所有原因(比如:家庭動態因素、環境影響,以及外在的壓力),所以你們也不需要知道所有的答案。
因此,溫柔地對待你們的孩子,如果他們還不相信基督是救贖主,就不要期待他們有基於聖經的價值觀。而即使他們已經信主,也要明白信心的成長需要時間,只有聖靈才能打開他們屬靈的眼睛,明白上帝最初創造的榮耀。
我們想給你們的鼓勵是,無論你們的孩子因為什麼而支持你們的外孫變性,你們都可以繼續和他們保持聯繫,給予同理心,提供不同的視角。
此時,你們可以說:儘管我們不支持,但是我們希望能和你們談談。我們找到了一些可能對大家都有説明的資訊。你們願意一起看看嗎?(可以在愛家網站瞭解相關內容)
另外,可能如你們所遇到的,他們咄咄逼人地對你們說,如果你們不認同孩子的選擇,就不要與他們往來。這實在是令人傷心又可怕的威脅。
此時,你們可以說:如果我們也說類似的話,你們感覺如何呢?我們很珍惜和你們的關係,所以,請不要因為我們的信仰價值觀和顧慮就隨便決定和我們斷交。
舒服和良心的不一致
作為基督徒,我們應該優先考慮與我們所愛的人建立積極的關係。當我們不認同某人的行為時,要找到合適的方式表達愛。要記住:愛和認同並不總是同一件事。
我們可以思想耶穌和撒瑪利亞婦人的談話(約翰福音4章)。這是一個很好的區別舒服和良心的例子。在耶穌時代,作為不會與撒瑪利亞有交流的猶太人,他選擇突破所有猶太社會的傳統,走出舒適區來傳遞神的愛,通過與這個女人的對話來表達對她的關愛。最終她可以承認自己的光景,認識到罪,出去為主做見證。在這個過程中,耶穌即表達了他的愛心,同時也沒有違背他的良心或上帝的標準。
那麼,這個教訓是否可以應用在你們所面臨的情況中呢?
如何處理用女性名字稱呼外孫的要求
這個要求實在是一個難題。因為聖經中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每個信徒都需要“堅定自己的心意。” (參看羅馬書14:5)。
從我們的角度來看,這就是體現舒適和良心的對立之處。用女性名字稱呼孫子的要求會讓你們不舒服,但你們仍然可以在禱告中和額外的條件下選擇照做。為什麼?因為和孩子們保持聯繫並不代表你們支持認同他們的決定。而出於良心,你們可能根本無法如此稱呼,這個時候就需要迫切地祈禱,把結果交給上帝。
考慮每個家庭的不同,我們無法確定哪種方式對你們是最好的。但是,對於他們的要求,你們可以表達和解釋你們的態度。比如:這是我們願意做的,這是我們不願意做的……這是我們參與的意義所在,但並不意味著……
無論你們怎樣決定,都要記得作為祖父母,你們永遠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作為祖父母所扮演的獨特角色
祖父母們可能會因為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而為孫輩的行為負責。如果你們是這樣的人,希望你們能善待自己。沒有什麼統一的育兒公式能保證結果都是照著我們所期待的成就。
而實際上你們長大成人的女兒才是真正要負責的人。因此,不要過度陷入自責和羞恥感中。此外,你們的干預需要有個限度,不要破壞你們的孩子和外孫之間的關係紐帶。
(注:我們在這裡談論的是安全的家庭環境。如果你們認為其中涉及到虐待的話,請及時尋求幫助,即使要牽涉到法律訴訟。如果有需要可以聯繫愛家或是專業諮詢師。)
作為祖父母,你們擁有在禱告中為孩子們守望的權柄,求主來改變他們的心,幫助他們能回歸到上帝最初創造的不變原則,經歷上帝的恩典。
上帝給了你們愛你家人的心,他會幫助你們在愛中保持堅定,成為實踐真理的見證人,生活的甜與苦都是短暫的,滿有盼望和智慧地過每一天吧。
如果被斷絕往來了該怎麼辦?
無論出於什麼原因。若你們的孩子決定與你們斷絕往來,你們都可以滿有勇氣地面對這個充滿挑戰的現實,這不是你們能控制的。我們理解這種無奈的分離將造成深深的傷害,所以,你們要用健康的方式來面對這份痛苦。
• 持續禱告。在禱告中求上帝的憐憫和軟化孩子們的心,耐性等候上帝的時間。
• 銘記自己在基督裡的身份。不要因為孩子們或孫子的接受或拒絕來定義你們的價值。
• 尋求幫助。可以和你的牧師或專業的諮詢師談談。
最後,請記住上帝愛你們,愛你們的孩子和外孫子。祂知道你們的困擾和心痛,祂關心你們的未來。願祂的平安與智慧支持你們前行。
出自 愛家 中文
(“Grandparents Threatened To Either Support Transgender Child Or Be Cut Off” © Focus On The Family. Used by permis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https://focf.org/blog/2022/10/13/grandparentsthreatenedtoeithersupporttransgenderchildorbecutoff/
孩子長大求獨立,父母擔心、煩心、揪心,就是不放心……其實《聖經》也教導「離開父母」
耆英團契聚會前,林叔叔問朱嬸母親節會有家庭團聚嗎?朱嬸回答說:我的外孫說是「外婆節」!在座各位的子女都已是成年且大多已成家立業,這個節日能讓兒孫記起長輩真好。絕大多數的父母都是以愛心對待家人,甘心付出不求回報。作為父母親最在乎跟孩子關係,如果到了晚年,兒孫不理不睬或彼此關係不好,一定很痛苦。
李太家曾經養雞,她很記得正如耶穌所講「母雞把小雞聚集在翅膀底下」的情景,不過一定時間後,母雞就會趕走漸漸長大的小雞,不讓小雞繼續跟着……也曾聽說雛鷹羽翼漸豐時被老鷹推出窩邊,讓雛鷹掙紮學飛……上帝創造萬物奇妙!
張伯伯說,這正如《聖經》教導「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結合,二人要成為一體。」尤其是孩子成家後,最好離開父母單獨生活,學習獨立、成熟,自己親身體驗和經歷,父母也需要學懂放手,讓他們見見世面、接觸錯綜複雜的社會,也認識自己的長處短處。
李叔叔接話,廣東人說有毛有翼(翅膀硬了),從青少年叛逆期開始,子女就有自己的思想,許多時不想聽父母嘮叨;晚上不想睡、早上不願起床。什麼Y世代、千禧族……業餘愛好就是聽音樂、玩視訊及網路遊戲。以前父母教孩子別跟陌生人搭訕,現在小孩卻喜歡跟未見過面的人網上閒聊,與親友同桌吃飯時反而以手機代替開口講話,
林叔叔說:孩子小的時候就盼他們健康平安成長,學業有成,又擔心他們走錯路,小心翼翼在旁指導和引領。到成年了,有時經歷一下挫折也是好的,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增長見識。
陳老師說,不一樣的時代、世代的落差,我們小時候有收音機已不簡單,到後來從電視聽新聞資訊,現時網站上搜索一下,什麼新聞資訊、講飲講食、裝修DIY(Do It Yourself,自己動手),甚至管教方法,一應俱全(雖然未必正確),所以覺得長輩落伍、囉嗦;我們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會請教長輩,現在是問手機。所以長輩宜放下自己的經歷,勿倚老賣老,切忌強調「我吃鹽比你吃飯多」。尤其是幫兒女帶孫,一方面避免溺愛放縱,一方面要尊重他們的教養方式,儘量不幹涉,明白最終的管教權是父母。
退伍軍人權叔說,孩子小時候離不開父母,尤其是母親,所以母親影響孩子最多。現在不再是華人傳統崇尚同一屋簷下三代同堂、孩子在父母面前必恭必敬,現代是父母在兒女面前低聲下氣。更重要是社會價值觀正在改變,人遠離了上帝和《聖經》真理,從而導致全社會道德水準的崩潰。
長老說,「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事實上父母不能一生一世都陪着孩子,不能隨時隨事給與幫助。最妥當是讓孩子明白上帝是他們的倚靠、避難所、隨時的幫助,這是養兒育女最重要的。這樣,父母就不用擔心,因為已為他們指引正路,確保他們一生蒙福。《申命記》六章7-9節:「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裡,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我們要從小就按《聖經》的價值觀來教導子女,多講《聖經》故事,讓孩子從中學習愛、學習感恩,結出聖靈的果子——「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
宋阿姨想起《聖經》記載雅各和約翰的母親求耶穌:「在你的國裡,請讓我這兩個兒子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我們的反應是這母親是這麼自私的!其實望子成龍很正常,而母親所求的是希望兒子在上帝的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求世上的名利財富;當雅各約翰都蒙召跟從主時,母親沒有攔阻。孩子年輕時,讓他們參加教會聚會、參與事奉,對日後孩子行事為人有很大影響。《箴言》廿二章6節:「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這也是作為母親的心願。把孩子交給主耶穌最放心!一家人過敬虔的生活,家庭生活必定幸福美滿。
出自 號角 https://www.cchc-herald.org/all-articles/entry/2022/05/care-free-mothering
看著標籤上是夏威夷地址,妻子也一頭霧水:「是誰呢?」
「快打開!」老母親的神情猶如小孩子期待拆開聖誕禮物一般。
妻子從大紙盒裡連著拿出大大小小好幾包,大聲說:「包著Macadamia Nuts的夏威夷巧克力!」
瞬間,妻子的歡喜轉為嘆息:「哎呀,郵差把它放在門口一個下午,巧克力都融化成一大塊了!」我們這裡的夏天溫度如烤爐,食物是絕對不能放在室外的。
「好精緻的包裝!」老母親追問:「是誰寄來?」
妻子從盒底找到一張卡片:「是那位老先生的女兒,卡片上寫:謝謝你花時間與我父親分享耶穌,也為他在床上施洗禮。我知道爸爸現在已經回到永恆的天家。雖然我趕不及見他最後一面,卻非常感激你們傳來整個錄影。我也轉發給我們的親戚,因著你們在他臨終時表達流露出主耶穌的愛,大家都很欣慰。她還說,你們有機會來夏威夷,我會接待你們!」
那是兩星期前的星期五傍晚,忽然來個電話。
一個70歲的朋友來電,他問:「你陪我去一躺療養院可以嗎?」
我問:「什麼事?」
他回答說:「有間教會的秘書告訴我,有位95歲的老先生大概不行了,家人請求派人去探訪,看看能不能與他分享耶穌?」
這朋友非常熱心助人,但仍讓我好奇:「你與那老先生互不相識,為什麼找你去呢?」
他回答:「因為很難找到會講臺山話的人!」
我們正在買外賣晚餐的路上,要讓年老父母親換個不同口味的晚餐,於是我回答:「你先去,我們要稍後才到。」
收線後,心中有一絲被打擾的滋味,我嘀咕,甚至埋怨自己的週末計劃可能被幹擾,心中有點忐忑,買了食物回到車上後就轉換了方向,20分鐘後到了療養院。朋友見到我們,興奮地宣佈:「我跟他談了,他願意相信耶穌!」
「真的!」我驚訝地看著他,又轉頭看看躺在床上的老人,雖然面色蒼白,雙眼卻明亮。
誠實地說,我身為牧師,也還沒有在短短十多分鐘的講解後,別人就願意相信耶穌的經歷。
朋友說:「簡單自我介紹之後,我向他傳福音,我一再確認這位老先生的神智清醒,也明白救恩,是真心相信主耶穌的。」
朋友大聲地對老先生說:「牧師現在為你做一個儀式,表示你接受耶穌為救主的心願,好嗎?」朋友預備好一杯水交給我。
我為老先生施洗禮,然後握著他的手告訴他:「恭喜你,現在你是上帝的兒女了。」
我又問:「明天早上我們再來看望你,你想吃皮蛋瘦肉粥嗎?」
他點頭,滿臉皺紋的臉上展開微笑,一張口,看到少了幾個牙。
站在療養院門口,我讚賞朋友:「你比牧師還能幹!對不起!我來遲了,心裡一直過意不去。」
隔天中午我致電給朋友:「我去買瘦肉粥,再去探望那位老先生,要不要一起去?我們先一起吃個點心? 」
朋友回答:「哦,不必了!他的家人剛剛告訴我,他已經回天家了。」
消息有點突然,朋友接著說:「機會何其難得!若我們沒把握,就白白失去寶貴的分享機會。」
我很欣賞佩服這位朋友,又想到因著我的自私猶豫,差點失去了一個極其珍貴的機會,不禁想:我們每天都會面對許許多多選擇,或許是個極其珍貴的機會給人帶來安慰、幫助,我們是否能把握機會?《約翰福音》九章4節:「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
面對包裹,我笑著問妻子:「你覺得我應該告訴她所有巧克力都融成一大塊,請她再寄幾包嗎?」
妻子一時分不清我是在玩笑,馬上說:「怎麼可以?你趕快回短信給她,謝謝她,告訴她很好吃!」
出自 號角 https://www.cchc-herald.org/all-articles/entry/2021/08/a-package-from-hawaii
We use cookies to analyze website traffic and optimize your website experience. By accepting our use of cookies, your data will be aggregated with all other user data.